孙继海预测中国男足入世界杯时间,网友称:有一定可信度

孙继海预测中国男足入世界杯时间,网友称:有一定可信度

孙继海分析道,随着一些年轻球员的成长,像王钰栋这样的新星逐渐崭露头角,18到20岁的球员也有机会成为国家队的主力。与此同时,未来几年内,中国足球的后备人才储备也有望得到更好的补充。确实,近年来我们看到了一些新生力量的崛起,例如拜合拉木、王钰栋、蒯纪闻等年轻球员,他们在赛场上展现出了不错的竞技状态,也让人对中国队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然而,对于“10年左右”的时间框架,也有不少球迷提出了质疑。中国足球长期以来有着“越长越残”的传统规律,很多曾被看作潜力股的年轻球员,最终未能在成年后继续保持高水平。对此,孙继海也提出了希望,他认为,中国足球需要像日本、韩国那样,做到每次都能够稳步进军世界杯,而不是一次次错失机会。

对于中国男足来说,进入世界杯的艰难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自2002年之后的24年里,国足已经错失了6次机会。每次失败,既让球迷感到遗憾,又渐渐习以为常。在这期间,中国足协也尝试过许多办法,从聘请高水平外籍教练,到归化球员等策略,但无论尝试多少次,成效始终不如预期。最终的结论几乎是——中国足球的根本问题还是出在自身。从青训体系薄弱,到球员基本功不扎实,再到联赛与青训的衔接问题,这些长期存在的短板都成了难以逾越的障碍。

然而,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业界逐渐达成共识:解决这些核心问题,才是中国足球真正崛起的关键。2015年出台的《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标志着中国足球从口号走向了行动。“足球进校园”政策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许多中小学将足球作为必修课,专业教练进入校园,校园联赛逐渐常态化。通过这些具体举措,中国足球的基础建设得到了实质性的推进。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过去在选拔年轻球员时,往往需要到体校去寻找潜力选手,几乎像是在大海捞针。但如今,很多具有基础的孩子就在校园中,这一转变让选材变得更加高效。而且,像孙继海这样的业内人士,越来越多地投身到青训事业中,他们普遍认为,培养球员的基础技能才是最根本的出发点。从传接球技术、位置意识到比赛阅读能力,这些基本功的培养正是中国足球走向未来的关键。

此外,青少年球员也被定期派往欧洲俱乐部进行交流和训练,身处更高水平的环境中,锤炼自己的技战术水平。通过这种“慢工出细活”的方式,中国足球的基础力量逐渐增强,许多年轻球员在技能上已有了显著进步。例如,现在许多青训机构的2013-2015梯队球员,能力明显强于之前的梯队。这些球员经过几年成长后,或许能有效弥补过去在个人能力上的短板。

另一方面,国际足联最近宣布,沙特阿拉伯将成为2034年世界杯的主办国。这一消息意味着,2026年世界杯的扩军之后,2034年将是中东地区再一次迎来世界杯。沙特阿拉伯作为东道主,自动获得一个参赛席位,这将大大减少亚洲其他球队争夺剩余席位的压力。竞争形势相对减轻,对中国男足来说,这无疑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利好因素。

不过,要说中国男足长期未能“站起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足球环境的污染。近年来,国家层面对职业足球领域持续开展“严打”与整顿行动,加强对职业联赛的监管,坚决打击假赌黑等行为,这些举措逐渐让中国足球环境变得更加干净和透明。虽然过去几年中,职业联赛经历了不少波折,但如今的联赛更注重年轻球员的培养和财务的健康,这种“慢下来的”调整,正是在为中国足球的长远发展铺路。

从长远来看,一个更健康、更清晰的职业足球环境,能够为国家队的崛起提供有力保障。尽管质疑声仍然存在,尤其是在防守能力和中场防守等方面,但随着球员基本功的不断提升,这些问题终将得到解决。

绿茵场上没有预言家,但总有一些人默默播种未来。孙继海从曾经的世界杯伤退球员,到如今成为青训领域的推动者,他的“十年之约”更多是一种对中国足球未来的期许。从“黑色三分钟”到“进世界杯”,中国足球的梦想从未熄灭。孙继海的预测之所以得到认可,不仅因为他在球场上的经验,更因为他看到了中国足球近年来最宝贵的变化——从追求短期成绩到扎实基础建设,从“拍脑袋决策”到科学系统的布局。

正如一位观看直播的球迷所说:“以前总说‘国足缺的是时间’,现在看来,我们缺的可能是‘耐得住性子等时间’的耐心。如果能真正打牢基础,2034年或许真的能圆梦。”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