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年,一线城市的大龄剩女数量逼近了400万,其中深圳有110万,北京有80万,上海有90万,在这些大龄剩女中大部分都有着相同的特点,他们在一二线城市工作生活,有着高学历,同时也有着一份体面的工作。
明明中国男性比女性多几千万,但是城市的女白领大多面临缺乏合适婚嫁对象的问题,可以这么说,在北上广深30岁的剩女扔一块砖头能砸死7个,但是30岁没结婚的男的只要是本地人,抱歉我是没见过,而在乡下30岁找不到媳妇的男的组在一起怕是美国海军陆战队都不是对手,但是25岁没出嫁的女的抱歉我也是没见过。
按理说这些女性应该很容易找到对象的,但是事实却恰恰相反,随着年龄增大带来的焦虑,经常会有大龄女性发问“难道我真的要降低要求妥协吗?”,但是现实很残酷,对于很多大龄剩女来说已经不是妥不妥协的问题,而是连妥协的选项都快没了,社会发展的阶段决定了会有很多女性是要孤孤独终老的,原因是由于传统社会留下的上嫁下娶的观念,很多女性在择偶时都会偏向条件比自己强一些的男性,很多大龄剩女在宣称自己找不到对象的理由时都会说自己太优秀了,而身边优秀的男生太少了,理由很充分,因为自己学历高,经济独立,而且日常生活充斥着旅游、烘焙、插花这些生活场景,但是严格而言,这些女性拥有的大部分技能都是一些娱乐自己的技能,对改善家庭缺乏实质性好处。
如果在经济学上行业内大部分劳动力剩余,另一个行业内大部分劳动力不足,但是前者剩余的劳动力无法匹配后者的岗位,这种现象叫结构性失业,那么城市剩女多的现象我们可以把它称作结构性单身,这里的关键原因是男性择偶向上没有限制,向下匹配的容忍度较强,但不会找比自己差很多的,而女性通常不愿意找综合条件不如自己的男性,最后结果就是a女找a男,c女找b男,d女找c男,然后就剩下一部分b女和大量的d男无法配对,成为一大社会难题,一边大量城市女白领难嫁,另一边大量农村男青年娶不到媳妇造成结构性单身,所以单身的问题和男女比例关系不大,只是男女双方的择偶策略导致的后果,这也很符合我们日常生活的观察结论。
其实大量剩女并不是那种条件很差的,反而是那种条件还不错但又不是绝对顶尖那批,他们看不上b男,a男又看不上他们,经常会剩着,当然指出问题很多人都会,今天我要给的是建议,切实能解决一部分单身人群的问题,那就是尽量增加接触单身异性的机会,金融领域有一个词叫流动性溢价,即流动性越好的股票估值越高。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古董花瓶拿出来拍卖,a场景是100人参加竞拍,b场景是1,000人参加竞拍,结果一定是b的成交价大幅高于a,所以想找到优质配偶,最实在的就是增加接触异性的数量,提高自己的流动性从而获得更高的溢价,有的异性因为人脉广,被私下蔑称为交际花,但无论如何他们最后嫁的老公往往很不错。有些姑娘自觉条件良好不愿意主动结交男性,只希望坐等别人来追,这样的结果就是最大限度减少自己的流动性溢价,便宜了那几个来追你的买家,这样无论是一直齁着不嫁或者一咬牙嫁了,最后的成交价都有遗憾。
展开全文
我们要评价一个男生优秀时,一定是围绕这个男生的社会地位和经济能力展开的,如果一个男性在相亲时说自己很优秀,因为自己喜欢钓鱼,估计要被大部分人嘘死。
现实就是大部分女性的优秀有着严重的性别和年龄光环在里面,如果说男人的优秀是靠自己的能力买一辆车,那么很多女性的优秀就是考一个驾照,年轻女性如果长得不差基本去哪都会受到优待,这里就很容易造成一个错觉,就是自己很受欢迎,如果中间要是交往过一个条件非常不错的男生,那么择偶标准就会蹭蹭的往上涨,有很多大龄剩女在相亲或者找对象的时候非常喜欢拿自己前男友进行对标,前男友开法拉利,找对象最差也要是个开保时捷的吧,前男友家里有好几套房,找个结婚对象要求大平层很合理吧,很多女性在一二线城市待久了很容易把恋爱时的交往对象平均水平当成自己婚恋对象的平均水平,这是视角差异带来的认知差异。
在女性视角,你以为你们在认真搞对象,你们是匹配的,是慎重考虑过的,但是条件出众的男生看来,他真的只是在耍朋友,并没有和你结婚的打算,因为没有从长期发展的打算。所以,条件、家庭、背景在这些男生眼里压根就不在意,这就给女生造成了很大的误解,她们发自内心的认为自己和这些条件优异的男生是匹配的,然而事实是无论男女在面对婚姻时都是谨慎而权衡的,当真的面对结婚时,需要对自己未来负责时,都会考虑一些很现实的问题,只有不对对方的未来负责时才会做到洒脱和不计较。
一个条件非常好的男生凭什么就从万千优秀女生中偏偏选择了你做结婚对象呢,男生可以向下兼容但是不太可能去扶贫做慈善,这种年轻时受社会优待,谈恋爱可以跨阶层交往的经历也严重误导了很多女生对自身位置的判断,错估了自己在婚恋市场上的真实价值,觉得自己很受欢迎,自己配得上更好的,而年轻女性因为性别带来的优待,很容易在社会编织的海市蜃楼中迷失自己,由奢入俭是非常痛苦的。
一线城市待久了就会很难适应县城生活的无聊,交往过优秀的男生后便会很难接受同阶层男生的普通,结果就是自己看得上的不会选择自己,跟自己匹配的自己又看不上,拖着拖着就岁数大了,最后发现和自己同一阶层的男生也离自己而去了,最终陷入无路可走的境地。而大部分男生从小就是被社会锤着长大的,对自己的认知非常清晰,无法在一线城市立足就会退居二三线,找不到条件相当的女生就找条件差一些的女生,归根结底在于一个就业市场男女平等的社会如何提供大量经济能力远超过女性的适婚男性。
对于大龄剩女而言需要的不是去说服男生,去接受自己的议价逻辑,而是应该快速转变策略进行抢跑,毕竟以一二线城市的适婚男女比例来看,跑的慢的真的只能孤独终老了。
最后我再给个建议,我觉得找配偶最好不要抱着那种非要爱的惊天动地再甜蜜的夫妻在一起,柴米油盐时间久了荷尔蒙都会消退的,我个人觉得最好是一种找伙伴,一起开公司的心态去选择配偶,把婚姻当做一起开公司,孩子就是公司的产品,大家一起努力把公司经营好,彼此三观吻合、性情相似,这样的夫妻比较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虽然没有爱的轰轰烈烈,但可以平平淡淡的白头偕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