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寻踪(330):“羔”字的字形解读及其造字本义

汉字寻踪(330):“羔”字的字形解读及其造字本义

本文约2300字,阅读约需5分钟。

汉字寻踪(330)

“羔”字的字形解读及其造字本义

朱英贵

前两篇谈了几个跟羊有关的字,它们分别是“羊”与“祥”以及“善”与“养”。接着准备再谈一个内含“羊”字构件且跟羊有关的字,那就是“羔”字。

有个成语叫“羊羔美酒”,出自《红楼梦》第七回:“我虽比他尊贵,但绫锦纱罗,也不过裹了我这枯株朽木,羊羔美酒,也不过填了我这粪窟泥沟。”据说其中的“羊羔”并非是指小羊,而是一种味道醇厚的酒的名称,因其酿制材料中有羊肉,故名。

“羊羔”本来是指未成年或刚生下的小羊崽,与此类似的还有“羔羊”一词。“羊羔”和“羔羊”,都可以指小羊,尤其是还需要吃奶的小羊,但是,二者还是有细微差别的。“羊羔”的意思是“羊的羔”,仅指小羊;而“羔羊”的意思是“羔那一类的羊”,它除了指小羊之外,还可以借指那些性格柔弱、无力保护自己的人,比如“……就像待宰的羔羊……”之类的说法。为什么“羔”字会隐含有“无力保护自己”的含义呢?原来“羔”字上部为“羊”下部为“火”,它的造字本义就是烧烤后供食用的羊,并且不限于小羊。这可以借助“羔”字的古文字字形加以分析。

“羔”字的构字理据如何?让我们先来看看它的古文字形体(参见下图):

“羔”字的甲骨文、金文和小篆形体

上图的前几个甲骨文字形,孙诒让首先释为“岳”字,叶玉森、李旦丘、姚孝遂等学者认同此说;而罗振玉则首先释为“羔”字,唐兰、商承祚、杨树达等学者认同此说。无论释“岳”或释“羔”,根据甲骨卜辞辞例,以其为一祖先名则是共同的认识。因此,以其为“羔”字的学者,常需假借以通“羔”为“昌若”、“昭明”、“喾”等先祖,无用本义或引申之义者,因此当代学者多认为此说有一定缺陷,不便确切无疑地断定其为“羔”字。

1991年10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配合安阳当地筑路工程进行考古钻探时,发现了一个堆满甲骨的长方形灰坑,即编号为91的花东H3坑。2003年12月《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简称《花东》)一书由云南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著录了此坑中有刻辞的甲骨561片,为学界提供了十分完备的研究材料。

《花东》卜辞中有一个上部从羊,下部从火的字形(见上图最后一个甲骨文形体),根据该字上下文(有所缺失)的卜辞内容来看,应该是以烧烤动物祭品的形式对妣庚进行宜祭的意思,那么该字的构字理据为烧烤动物祭品无疑。然而整理者将此字上部隶定为“㲋”(音chuò,一种像兔而较大的动物),也就没有将该字整体认定为从“羊”从“火”的“羙”(“羔”的古字),其实从该字的形体以及用于祭祀活动的语言表述来看,理应为后来的“羔”字。

《花东》卜辞中上部从羊下部从火的字形

“羔”字的甲骨文字形由两部分构成,上部为“羊”的形象,下部为“火”的形象,把整只羊放在火上烤,那意思就是烤全羊。当然,并没有信息证明那火上面被烤的就一定是小羊,而且从常识来讲也应该是考的成年的羊才不至于浪费资源,所以“羔”字的造字本义应该是指被烧烤用作祭祀的羊或者用作食品的羊。

《说文·羊部》:“羔:羊子也。从羊照省声。”许慎对于下部从火的分析有误,徐灏在《说文解字注笺》中已经指出:“疑羔之本义为羊炙,故从火。小羊味美,为炙尤宜,因之羊子谓之羔。”金文当中的“羔”字皆上部从羊下部从火,由此可知徐灏的分析是正确的,也就是说从构字理据来看,“羔”字的初文本义当为烤羊,而非“子羊”(小羊)。

那么,“羔”字后来怎么又表示“羊羔、小羊”的意思了呢?这有两种可能:一是大概因为小羊的肉嫩,味道鲜美,并且容易烤熟,即徐灏所谓“小羊味美,为炙尤宜”,于是人们在资源足够的前提下,便乐于选用小羊;二是可能因为被烤的羊软弱,无力保护自己犹如弱小的动物,于是后来就将小羊称为“羔”了。我情愿相信这后一种猜测,因为这更符合人性些。

“羔”字的金文字形跟甲骨文一脉相承,只是由于铭文熔铸的特性,下部的“火”由虚空变成了实体而已。小篆字形又进一步将上部的“羊”与下部的“火”连在一起写成为一个整体,但原来的构字理据还依稀可见。

小篆字形经过隶变与楷化之后,进一步抽象化与线条化,又将下部的“火”讹变为横向的四个点,这就是现代汉字的“羔”字。

当然,对“羔”字的甲骨文字形,也还有另外的解读,认为其下部不是“火”的形象,而是“山”的形象,其上部也不是“羊”的形象,特别是有些类似于上图所举的四个甲骨文字形中的后两个字形,并非纯粹是“羊”的形象,其上部也可能是“山”的形象,那么,此字的构字理据当为山上有山,山外有山,此字的造字本义相当于“岳”字。这样解读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但是综观下图《甲骨文編》里的120多个这一类“羔”字字形,将其识别为“上羊下火”的概率应该更大些,而且从“羔”字后来的字义演变来考察,也没有理由说它就是“岳”字。

再来看看“羔”字的造字方法,《说文解字》卷四羊部:“羔,羊子也。从羊,照省聲。”

许慎是依据小篆字形来解说“羔”字的,他认为“羔,羊子也”,也就是说“羔”就是小羊;他还认为“羔”是一个“省声”的形声字,其中,“羊”是表意的形旁(从羊),而声旁是有所省略的“照”字,也就是说“照”字与“羔”字读音相近,下部的“火”实际上是用“照”来作声旁的省写形态(“照”字的下部灬是“火”的变形)。

但是,我们从“羔”字的甲骨文字形来看,显然其下部就是单纯的“火”,跟“照”并无关系,因此“羔”字应该是一个从“羊”从“火”的会意字。

(就此打住,余论后续)

【下一篇预告】 “羔”字的字义演变及其相关成语

相关链接:汉字寻踪(326):“養”(养)字的构字理据及相关成语

相关推荐